因超速、超载、非法运营、乱卸渣土、渣土撒落等引发的交通事故、环境卫生、道路损坏问题不胜枚举,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卫生和交通安全。
尤其是被喻为“黄鱼车”的工程车,一路上的“抛、撒、滴、漏”,让市民头疼和厌恶。
11月10日晚10点,记者驱车途经开发大道西段,即在董家洋村村口一段,靠南侧车道的近80米长,一路上撒落着石块和泥土,其中有些石块大如篮球,且约三分之二车道被撒遍,中间直行车道根本没办法通行。
“难道司机一点都没发现吗?”一辆广本车可能来不及刹车,路面的石块卡住车子底盘,司机一边趴到车底子下观看,一边愤愤地说:“自己要赚钱,也不能这么缺德啊。”
记者将车停在路边,在路边观察了10多分钟,经过这里的车辆在这都不得不紧急刹车,然后拐到边上驶过。经常经过开发大道或体育场路的柳州五菱司机黄路明和记者说,一些工程车因为超载,以及没包装好,抛、撒、滴、漏的现象他们都习以为常了。
“难怪这条路容易破损,大都是压坏的。”董家洋村村民石有标说,目前在椒江和开发区区域内,体育场路、开发大道和疏港大道等道路工程车流量最大,绝大部分是运输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。
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,目前,我市建筑垃圾管理主要存在偷倒、乱倒、沿途撒落等违章行为,但从深层次看,则是建筑垃圾管理的权威性和力度不够,管理模式、管理技术、管理思路和源头管理手段等已不能够满足台州经济和城市发展需求。
业内人士分析,如不能对建设工地实施切实有效管理,难以及时掌握收集清运动态,建筑垃圾清运信息得不到准确反映,甚至造成管理的真空区域,出现“底数不清、情况不明”的现象,导致滞后管理、被动管理的局面,致使建筑垃圾乱倒、沿途撒落、扬尘污染问题突出,难以得到一定效果根治。
明明建筑垃圾中转站就在附近,为什么建筑垃圾总被随意倒在附近呢?椒江区副区长蔡永岳介绍,其实除了沙田村这块空地上有这样的困扰,一些道路沿线、空地上也存在偷倒、乱倒的情况。
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不同,它多是砖石块、土渣等,还能被用于工地填渣等工程,有一定的利用价值。
“三改一拆”之后产生的建筑垃圾,量大面广,且都是近期产生的,有时实在是无法及时清运,那也在所难免。蔡永岳表示,这项工作是需要一些时间的,各有关职能部门已经在加班加点,督促街道及时进行垃圾清运。
对于那些不愿意清理的市民,蔡永岳说,建筑垃圾也算是私人财产,只能先要求街道通知到位,限时间清理,不然到时间就强制执行。
蔡永岳就垃圾中转站的作用向记者作了解释,量大的建筑垃圾可以直接运到消纳场填埋,建筑垃圾中转站最大的作用就是“化零为整”,把零星的建筑垃圾整合起来,再利用到工地填渣等工程中去。中转站是私人承包,政府方面没有补贴,因此是收费制的。
而那些在公路边、空地里偷倒、乱倒建筑垃圾,往往是一些量比较小的装潢垃圾,可能就是一车、两车,一些还是没取得建筑垃圾运输许可证的社会车辆。
有的司机还觉得,进中转站要花钱,随便乱倒不用花钱。于是,为了省时省力省油钱,就不愿意运到中转站去,随便找块空地就倒。时间还往往选在半夜,因此在监管上有一定难度。
“偷倒、乱倒这一块,是部分人得利益,后果却让整个社会来承担。行政执法部门已经加强实时监管了,夜间巡逻的次数非常多的。”蔡永岳觉得,屡禁不止的原因还应在意识上需要加强,比如说小区的装潢垃圾,有物业公司就让物业联系运输车辆,但是具体运到哪里,物业就不管了。
“大方向还是要发挥建筑垃圾中转站的作用。”蔡永岳说,建筑垃圾中转站这项工作,还处于“试水”阶段,没有规范的操作,在监管和执行等方面都还在摸索和完善中。
因为涉及到行政执法、国土、住建等多个职能部门,所以要发挥部门联动,建立完整工作制度,在实际运行中进行完善。蔡永岳说,下一阶段,椒江区会考虑出台优惠政策,对中转站进行财政补贴。
至于工程车运输途中撒落污染路面的情况,蔡永岳建议,运管和交警等职能部门要加强道路监管,对超载车辆进行监管。
扫一扫,关注我们